5527名“法律明白人”活躍鄉間

武寧縣被命名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11月14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政法干警進基層”活動現場(圖/受訪單位提供)

探索推進“紅色調解”“鄉賢調解”“巾幗調解”等多元融合機制;推進縣、鄉、村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室)一體化建設;全縣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3774起,調解成功率98.5%……近年來,武寧縣以“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智能高效、廉潔誠信、人民滿意”為標尺,將法治基因注入城市肌理。

2025年10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第三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和項目名單,武寧縣被命名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

建立“4+N”推進機制

“感謝你們,不然我沒辦法這么快拿到工資!”今年7月,兩位農民工在武寧縣法律援助中心的幫助下,順利拿到被拖欠的工資,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據了解,該中心在接到農民工求助后,迅速啟動維權通道,指派基層法律服務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承辦此案。

據了解,盡管該案涉及金額不大,卻直接關系農民工的切身利益。為實現糾紛源頭化解,法律援助人員主動聯系涉事方所在村委會,積極搭建溝通平臺。調解過程中,工作人員耐心釋法說理,詳細闡述拖欠工資可能引發的法律后果,引導用工方換位思考。

經過多輪溝通,雙方最終達成一致并簽訂調解協議。用工方在當天即結清了全部欠薪,這樁“煩薪事”畫上了圓滿句號。

該案例是武寧縣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一個縮影。

為凝聚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合力,武寧縣建立了“4+N”推進機制,設立工作專班,10個牽頭單位和54個責任單位職責明晰,密切協調,形成合力。通過嚴格落實縣黨政主要領導一季一調度、分管縣委常委一月一調度、創建指揮部一周一調度的工作機制,確保法治建設不偏航、不走樣。

以剛性制度劃定權力邊界

武寧縣堅持以剛性制度劃定權力邊界,嚴格遵循《武寧縣人民政府工作規則》《武寧縣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工作流程》等文件,讓“程序正當”“適用法律正確”成為決策鐵規嚴律。

該縣持續擦亮“寧好辦”政務服務品牌,大力推行“一門辦”“一網辦”“一窗辦”“一次辦”“幫代辦”等改革,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同時,積極推進個人全生命周期“一事通辦”試點改革,推動31個“高效辦成一件事”事項落地實施。

在規范涉企執法方面,貫通實施涉企監管規范整治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嚴格規范涉企行政執法 推進群眾身邊具體實事”專項行動,集中整治異地執法、趨利性執法以及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行政執法領域突出問題,采取“評查+群眾舉報”方式,受理群眾舉報問題線索。

權力運行到哪里,監督就跟進到哪里。武寧縣高度重視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全力支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履職,較好完成了建議提案辦理任務。2021至2024年,共承辦人大代表建議550件、政協委員提案572件,所有建議、提案辦復率、滿意率均達100%。

推動普法資源下沉

法治的根本在于為民造福。武寧縣大力推進縣、鄉、村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室)一體化建設,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申請“告知承諾制”“容缺辦理”,堅持“應援盡援”,2021至2024年,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655件,以高效、便捷的服務傳遞法治溫度。

以多元融合的調解機制解民憂。該縣探索推進“紅色調解”“鄉賢調解”“巾幗調解”“銀發調解”等機制,建強人民調解員隊伍,加強縣、鄉、村和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規范化建設,全縣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3774起,成功調解3717起,調解成功率98.5%,公眾安全感測評連續3年位列全省前列,印證了群眾對平安武寧、法治武寧的認可。

以浸潤人心的普法實踐育新風。該縣全面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壓緊壓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1600余場“政法干警進基層”等活動走村入戶,5527名“法律明白人”活躍鄉間,推動普法資源下沉、服務前移,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弭于未發。

(文/李瑾瑾 記者萬菁)

編輯:聶琪

校對:陳衛星

復審:朱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