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農業領域的執法尖兵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11月12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人物簡介

李洪,1978年5月出生,現任吉安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副支隊長。曾獲得農業農村部“亮劍2017”系列漁政專項執法行動工作成績突出個人、“江西省農業綜合執法技能大比武三等獎”“江西省農業綜合執法技能大比武個人風采獎”。

李洪(中)在執法檢查(圖/受訪者提供)

11月的贛江之畔,寒露浸衣,江風刺骨。吉安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副支隊長李洪與隊員們,靜伏于岸邊的草叢緊盯江面,等待一條被群眾舉報的電魚船。兩個小時后,非法電魚船靠岸被當場查獲。

這樣的夜間執法,只是李洪23年執法生涯中尋常的一幕。從打擊非法捕撈到調解農資糾紛,從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到推動禁捕退捕,李洪用行動詮釋著一名基層執法者的責任與初心。

堅守執法一線23年

2002年參加工作以來,李洪一直奮斗在農業行政執法一線。“當時農業執法是個冷門崗位,很多朋友沒想到學法律的我會選擇這個崗位。”李洪說,他是農村走出來的,對農業有著天然的感情。

盡管當時對農業執法“沒有太多概念”,他還是毅然選擇了這條路。這一干,就是23年。從農藥種子監管到非法捕撈打擊,從化肥飼料檢查到宅基地執法,李洪見證了農業執法領域的不斷拓展,也親歷了這支隊伍從弱到強的歷程。

“我剛參加工作時,農業執法隊伍建設都很薄弱。”李洪說,“農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全靠自己摸索學習。”

參加工作以來,李洪已參與辦理農藥、種子、漁政、肥料、糧食、動物防疫等案件150起。如今,他已成為全省農業執法領域的資深專家,經常接到各地同行的咨詢電話。

打擊非法電魚,是李洪的日常工作。執法人員與違法者的較量如同在水上打“游擊戰”。電魚船吃水淺、速度快,不法分子熟悉每一處暗礁;執法艇卻因吃水深,常被迫擱淺。

2023年,《江西省“五河”干流禁捕退捕工作實施方案》出臺,這場生態保衛戰迎來轉折點。所有持證漁船統一上岸,漁民通過轉產就業、公益崗位安置“洗腳上岸”,漁船進行回收注銷。更讓李洪欣慰的是,一些老漁民被返聘為巡護員,從“捕魚人”變成了“護漁人”。

“他們最了解水域情況,知道哪里容易發生違法行為。”李洪說,“通過嚴厲打擊,贛江吉安段魚類資源明顯恢復,連對水質要求極高的娃娃魚都出現了。”

執法背后的溫度與智慧

“站在群眾角度看問題,幫助他們爭取合法利益。”這是李洪一直保持的理念。

前些年,一名外地肥料商通過“忽悠團”模式在吉安市高價銷售劣質肥料,將原本每袋50元的肥料賣到100元。等農民發現肥效不足、上當受騙時,對方早已攜款潛逃。

李洪多次致電湖北的肥料生產廠家,從情理、法理多角度耐心勸導,最終說服廠家退還農民數萬元貨款。“這個問題的解決,全靠法律分析和耐心溝通。”當李洪把一筆筆退款送到農戶手中后,農民們很高興,他也感到高興。“農民掙錢不容易,絕不能讓他們流汗又流淚。”在農資糾紛調解工作中,李洪始終以維護農戶權益為先,嚴格執法,守住底線。據統計,近年來,他成功調解農資糾紛86起,挽回農戶經濟損失130萬元。

如今在吉安,越來越多的農民在遇到農資糾紛問題時,會找到農業農村局求助。“我們這支隊伍存在的意義,就是讓群眾知道,始終有人為他們守護。”李洪說。

23年光陰流轉,對李洪來說,始終不變的是那一份質樸的初心:“既然選擇了這個崗位,就要守好腳下這方土地,護好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文/徐雯 記者王曉明)

編輯:聶琪

校對:衷麗萍

復審:朱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