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緝查走私的國門衛士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11月12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人物簡介

劉俊,1989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南昌海關緝私局偵查處二科科長。在緝私戰線上,他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個人嘉獎5次,獲得“全國緝私部門優秀共產黨員”“全國緝私部門優秀青年”“江西省打擊涉稅違法犯罪成績突出個人”等稱號。

工作中的劉俊(右一)

十余載從警路,南昌海關緝私局偵查處二科科長劉俊將共產黨員的初心融入錚錚警魂,把人民警察的使命寫進默默步履。自2011年參加緝私工作以來,劉俊主導偵辦案件線索成案190余起,其中公安部部督案件2起、公安部十四局掛牌督辦案件21起,為國家和群眾挽回經濟損失近5億元……

為國門鑄劍,斬走私暗流,劉俊用熱愛與奉獻,追尋法治之光一路前行。

數據為刃斬走私暗流

稀土是關乎國家安全與科技發展的關鍵戰略資源。近年來,稀土走私案件是我國海關重點打擊領域。2022年,劉俊主導偵辦了全國性走私出口稀土系列案件,刑事立案10起,案值逾1億元,堅決維護了國家資源安全。

今年5月以來,劉俊帶領團隊連續奮戰數月,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南昌海關緝私局接連偵破9起稀土等戰略性礦產走私案件。

在劉俊看來,緝私工作中,他們面對的往往是“沉默的受害者”,一些案件雖沒有直接報案人,卻侵害著國家、社會公眾利益與市場秩序。正因如此,緝私警察必須主動出擊,從數以億計的信息中捕捉蛛絲馬跡,守護國家安寧。

善用大數據思維破解偵查難題,是劉俊和同事開展緝私工作的鮮明特點。他們將海量信息投入數據模型中進行篩選分析,可以精準鎖定可疑目標。“這就像織成一張大數據‘法網’,撒向信息的汪洋,再狡猾的‘魔鬼魚’也難逃其蹤。”劉俊形容道。

這套方法在打擊民生領域走私犯罪中展現出強大威力。2018年,劉俊關注到走私農產品對本土農業造成的沖擊后,立即帶領團隊投身長達兩年的線索排查中,累計梳理數據上億條,最終破獲案值達60億元的走私水果系列案,徹底斬斷了一條橫跨多省的走私鏈條。

創新戰法守家國安寧

“干久了,劉俊都有了職業病,生活中事事都能成為他留心的線索。”劉俊的同事方駿超說。

2015年,在一則名為“塑料瓶子豐富精彩的一生”的科普視頻中,一條關于“小作坊都是隨意加工”的評論引起了劉俊的注意。他敏銳地聯想到,我省有大量進口廢塑料的進口企業,這些企業是否按照要求進口并合規化處理?

帶著疑問,次日,他立即帶隊到多家企業開展偵查,果然發現部分企業存在進口規模與實際產能嚴重不符,并存在將大量廢塑料違規轉運至無環評資質的小作坊處理的違法情況。

基于這些偵查發現,劉俊系統總結進出口數據與企業產銷規律,摸索出“內陸地區固體廢物研判法”,據此成功偵辦了南昌海關緝私局首起固體廢物走私案件。該案涉及走私廢物多達幾萬噸,被公安部十四局列為一級掛牌督辦案件,最終成功關停了一批嚴重危害生態環境的小作坊。

不僅如此,在業務創新方面,劉俊依托多年實戰經驗,不斷探索新的應戰法,總結創造出了“人員空間比對法—PSC”等偵辦手段,成功偵辦走私槍支、毒品等案件,查獲槍支611件、毒品53.2公斤,成功挖掘10余名往返中緬的藏毒帶毒人員。

自2011年參加緝私工作以來,劉俊主導偵辦案件線索成案190余起,其中公安部部督案件2起,公安部十四局掛牌督辦案件21起,為國家和群眾挽回經濟損失近5億元。

劉俊說:“由于走私犯罪侵害客體的特殊性,緝私警察所做的一切,可能不被群眾熟知,但通過辦理一樁樁案件,我深切感受到,自己正守護著國家與人民的安全和利益。”

(文/圖 首席記者王琨)

編輯:聶琪

校對:衷麗萍

復審:朱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