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之力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來源: 法治日報 | 日期: 2025年11月07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強調“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進現代化最堅實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現代化道路最終能否走得通、行得穩,關鍵要看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的重要保障。在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必須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將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的全過程,讓法治成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強大武器,成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堅強后盾。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強國之途,法治為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們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在全面依法治國實踐中切實貫徹落實法治為民宗旨,聚焦民眾急難愁盼問題,瞄準民生工作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不斷強化法治保障。法治中國建設的每一步,都落在人民群眾最關心、最實在的期盼上。法治不只是莊嚴的法律條文,更是可觸可感的日常生活。
“十四五”時期,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民法典徐徐展開,成為千家萬戶“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落地,讓輪椅上的出行不再艱難;《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織密法網,為“數字原住民”撐起清朗天空。執法司法成就令人矚目:在食品藥品安全、生態環境保護、金融消費維權等關鍵領域,法治的牙齒愈加堅硬,紅線愈加清晰;公安機關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依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深化醉駕依法治理,推出的60多項交管便民措施,累計惠及群眾超60億人次;司法行政機關推動的“調解—仲裁—復議”多元解紛機制為群眾高效、低成本化解矛盾糾紛,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如毛細血管般延伸,讓法治服務人人可及、處處可享;全國法院一審審結的2300多萬件民生案件中蘊藏著司法的力量,包含著學有所教的保障、老有所養的依托、病有所醫的支撐;檢察機關把民生難點痛點作為“檢護民生”的切入點和檢察履職的著力點,一樁樁公益訴訟案,讓受損的公益得到依法及時保護。全民普法如綿綿春雨,在潛移默化中培育著全體公民的法治信仰:新時代新征程法治宣傳教育全面創新發展,法律知識以更鮮活的模樣“飛入尋常百姓家”,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全民法治素養全面提升;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全國99.9%的縣級行政單位建成并運行綜治中心,實現了解決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成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載體。我們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持續破解民生難題,不斷書寫溫暖人心的時代答卷。社會和諧穩定、經濟欣欣向榮、人民安居樂業成為法治中國、平安中國的生動注腳。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在“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中,鼓舞激勵億萬人民在新征程上踔厲奮發,為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而不懈奮斗。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牢牢扭住全會提出的主要目標和戰略任務,不斷強化政法工作鮮明的人民性,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保障作用,以法治之力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就要堅持法治為了人民、法治依靠人民。要更好發揮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鞏固改革成果中的積極作用,在法治軌道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高質量發展中為人民創造高品質生活,把人民至上的理念不斷轉化為全面依法治國的生動實踐。要不斷提高正義維護、權利救濟、安全保障、服務供給的能力水平,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公共安全問題、最關切的權益保障問題、最關注的公平正義問題,讓更高水平平安中國以人民群眾可見、可觸、可感的方式實現。要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水平,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做到依照“三定”規定履職、依照法制辦事、依照崗位責任落實。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確保人民群眾民主權利、合法權益得到維護和實現。要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機制,回應人民期待,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要牢牢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深化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深入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多元化解、有序化解,確保人民群眾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要強化法治意識,充分運用調解、仲裁、公證等法律手段,在法治軌道上實現定分止爭,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確保良好的社會秩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全面貫徹落實法治宣傳教育法,加強法治宣傳教育,營造全社會崇尚法治、恪守規則、尊重契約、維護公正的良好環境,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這是一條通向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康莊大道,也是一場需要接續奮斗、久久為功的偉大征程。征途漫漫,惟有奮斗。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人民至上,站穩人民立場,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將全面依法治國推向新境界,在法治軌道上凝聚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提供有力保障。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