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到場 5分鐘控火
新干消防“防消聯勤”藍友輕騎隊跑出消防安全“加速度”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11月06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成立輕騎隊(圖/受訪單位提供)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消防安全隱患也隨之增加。傳統“防—滅”分離的工作模式已無法滿足“早發現、早處置、早消除”的基層消防需求。面對新形勢,新干縣消防救援大隊依托“吉先鋒”藍友驛站積極創新,精心打造了一支“防消聯勤”藍友輕騎隊(以下簡稱“輕騎隊”)——以電動巡邏車為核心、配備擴音喇叭、滅火器、水帶水槍及常規醫療救護等裝備的消防巡邏隊。
走街串巷普及消防知識
11月3日,雨水滴落在電動巡邏車的扶手上,輕騎隊隊員輕輕拭去,像往常一樣騎上電動巡邏車,穿梭在新干縣的大街小巷,走進沿街商鋪、深入老舊小區……針對這些火災風險較高的場所,輕騎隊緊扣“防消聯勤”機制,開展“巡查、宣傳、初救”一體化工作,每日不定時開展巡查式宣傳,確保轄區隱患無死角。
“老板,你店里的這個滅火器已經失效了。”在排查沿街商鋪時,輕騎隊隊員指著一個過期的滅火器向店主說。隨即,消防員拿出備用滅火器:“我現在教你怎么辨別和使用——先看壓力表,綠色才正常;使用時記住‘提、拔、握、壓’四字訣。”在輕騎隊隊員的手把手教學下,店主順利掌握了滅火器的使用技巧,連連點頭道:“這下真會滅火了!”
在社區廣場,輕騎隊隊員組織居民開展“一分鐘滅火”實操課:“遇到油鍋起火,不要用水,記住‘鍋蓋側滑蓋鍋’。”通過情景模擬和反復練習,居民們在實操中掌握關鍵技能。輕騎隊隊員還向居民們發放消防宣傳資料,講解火災預防、初期撲救和逃生自救等知識。
8月22日以來,輕騎隊平均每日完成20家社會單位的聯勤任務,讓防火知識深入人心。
“第一個到現場”控制事態
“那邊草叢著火了,就在廣場東側!”接到警情后,輕騎隊隊員立即躍上電動巡邏車。“收到,預計3分鐘內到達火災現場!”輕騎隊隊員所言非虛,2分45秒后,電動巡邏車抵達起火點進行處置。從接警到出水控火,全程不超5分鐘。附近商戶王先生感嘆:“幸好有他們,速度真快,火還沒燒大就被撲滅了!”
輕騎隊以電動巡邏車為載體,依托“吉先鋒”藍友驛站,構建“靜態驛站+動態巡邏”立體網絡,既有效延伸了驛站服務半徑,又以“輕量化裝備”破解了場景適配難題。
在9月26日的一起交通事故處置中,輕騎隊憑借機動靈活與專業高效的優勢,再次展現出專業素養。接到指揮中心指令后,他們憑借電動巡邏車的靈活優勢,在早高峰時段率先抵達現場。隊員們立即分工合作:一人在事故車輛后方設置警示標志,引導分流車輛;另一人檢查傷員情況,用隨車醫療包為傷者進行止血包扎;分派隊員記錄現場情況,為后續即將到來的救援力量及時提供有效信息。
“我們最寶貴的就是這‘第一個到現場’的優勢。”輕騎隊隊長劉磊表示,“在專業救援力量到達前,每一分鐘都至關重要。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握黃金時間,控制事態,為后續救援創造最佳條件。”
“一車多能”織密安全網
在傳統消防工作模式中,防火巡查多由監管人員負責、滅火救援則由消防隊伍承擔,兩者在時間、空間上的割裂容易導致“隱患發現不及時、初期處置跟不上”,新干縣消防救援大隊創建輕騎隊是對這一機制的系統性重構。
“安全通道可不能堵!”在新干縣某幼兒園,輕騎隊隊員何欽欽蹲下身,撥開樓道內堆放的雜物,眉頭緊鎖地丈量著通道寬度——僅容一人通過的距離,遠未達到消防安全標準。此外,被遮擋的逃生標識還因老化而松動。何欽欽當即找到幼兒園負責人,責令其限期整改。
整改行動立馬開始,隊員們協同教職工一起清除了樓道雜物,并要求重新安裝逃生標識。“3天內我們會再來復查,確保隱患徹底消除。”隨后,隊員們還向教職工演示了如何規劃幼兒疏散路線,提醒教職工需定期檢查消防設施,及時消除類似安全隱患。
輕騎隊整合“防火排查、消防宣傳、火災初救”三大核心任務,實現一體化推進,在火災風險場所巡邏時,既能當場排查消防通道堵塞、電器線路老化等隱患,又能通過擴音喇叭循環播報安全提示、發放宣傳資料,遇到初期火情還可立即用隨車裝備處置。這種“邊檢查、邊宣傳、邊處置”的模式,讓“防”的前端預警與“消”的末端響應形成閉環。
新干縣消防救援大隊“防消聯勤”輕騎隊,不僅是一支機動巡邏力量,更是基層消防安全治理中不可或缺的觸手。下一步,輕騎隊將深化防消聯勤機制,筑牢人民群眾身邊的“移動防火墻”,切實增強公眾的消防安全感與滿意度,為構建平安社區、助力基層消防治理提質增效注入源源不斷的“藍焰力量”。
(涂怡卉 寧增杰 首席記者胡榕)
編輯:聶琪
校對:陳衛星
復審: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