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嵌入”家門口

——鷹潭市月湖區繪就“一老一小”幸福圖景

來源:  江西日報     |    日期:  2025年11月05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以前看病得輾轉去醫院,現在下樓就能測血壓。孩子周末沒人管,社區直接‘接管’,太省心了。”10月27日,鷹潭市月湖區交通街道居民揭美玲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當地“嵌入式”民生服務帶來的真切變化。近年來,月湖區以全域統籌的一盤棋思維,將養老、托育等群眾最關切的服務像芯片般精準植入社區肌理,推動民生服務從單點探索升級為全域覆蓋。

“您最近血壓血糖都挺穩定的,要繼續保持,有不舒服要及時聯系我們。”在月湖區交通街道磷肥廠社區,家庭醫生上門時的溫暖叮囑,如今已成為老人們生活中的尋常場景。月湖區深化社區與醫療資源整合,創新建立“居民點單、部門接單”服務機制,配合常態化巡回義診、健康講座等舉措,將專業醫療服務從醫院“搬”到社區、送進家門,讓曾經比較麻煩的健康管理,變成如今“下樓就能辦”的便利服務。

在滿足老年人身體健康需求的同時,月湖區更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滋養,將文化服務作為“享老”“樂老”的重要支撐。走進磷肥廠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樓的活動空間已成為老人們的“文化客廳”。聲樂課上歌聲悠揚、書畫室里墨香陣陣、太極隊中招式整齊,越劇排練時的婉轉唱腔不時飄出窗外。

“我們社區老年人占比高達25%,現在只要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門,叔叔阿姨們準會來這兒報到,參與活動的熱情特別高。”社區黨委書記童玉康對記者說。

退休教師嚴喜生如今是社區夕陽紅合唱團的“領唱人”,每周都會帶領團員們演唱《美麗中華》《干杯祖國》等歌曲,“以前剛退休時總覺得心里空落落的,現在每天教大家唱歌,和老朋友們一起排練,日子過得比上班時還充實。”

在用心守護“夕陽紅”的同時,月湖區對“朝陽樂”的關切同樣細致入微。針對轄區內“學校多、雙職工家庭多、周末孩子托管難”的痛點,各社區主動對接民政、婦聯、團委等部門,整合優質資源,將書法、英語、象棋、美術等多樣化課程送進社區,為青少年打造家門口的成長樂園。

“我們專門設立了社區讀書室,每一本書都是按照中小學生必讀書目采購的,就連掃碼能聽的有聲書,也是工作人員一點點搜集整理的,就是想讓孩子們在社區里也能享受到優質的學習資源。”交通街道商城社區黨委書記劉宇思介紹。在江南水都小區的課外實踐基地,四年級學生王嘉豪每周末都會約著小伙伴來這里寫作業、下象棋、學英語,前不久還在社區組織的象棋比賽中獲得了獎項。“以前周末總擔心孩子沒人管,現在社區有了這樣的好去處,孩子既能學習又能交到朋友,我們上班特別放心。”家長的心聲,道出了眾多家庭對社區托育服務的認可。

如今,月湖區已織就一張覆蓋全域的“托育服務網”,既精準卸下了家庭帶娃的重擔,也為孩子們開辟了快樂成長、全面發展的廣闊天地,讓“幼有所育”的民生承諾落到了實處。

“為老百姓解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才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作。”月湖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的“嵌入式”服務探索,不止于簡單提供服務,更注重激發社區的內在活力與內生動力。通過深入挖掘社區內部資源,月湖區積極推動“銀發力量”與“青少群體”精準對接。退休老人變身社區志愿教師,發揮自身特長傳授知識、帶領文體鍛煉;孩子們則在節日里成為“愛心使者”,為社區老人表演節目、送上親手制作的祝福卡片。

退休居民劉承軍加入社區服務隊伍后,經常帶著孩子們晨跑鍛煉,“跟孩子們在一起相處,看著他們朝氣蓬勃的樣子,我自己也感覺更有活力了。”這種老人傳經驗、孩子送活力的雙向奔赴,不僅拉近了“一老一小”的距離,更構建起“朝夕美好”的良性社區生態。

(吳 玥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 衍)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朱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