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普法 退役保障暖人心

新法治報聯合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進高校開展法治宣傳活動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11月04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大學生紛紛上前咨詢

10月31日,由新法治報社與省律師協會聯合推出的第855期“公益律師進社區”活動,攜手江西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走進南昌航空大學開展退役軍人法律法規普法宣傳活動。

活動現場,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退役軍人安置條例》《烈士褒揚條例》等法律法規,泰和泰(南昌)律師事務所李鈞律師和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政策法規處工作人員,與學生進行了面對面交流,發放宣傳手冊,回答咨詢問題。

校園普法氛圍濃厚

秋風吹過校園,10月31日上午,南昌航空大學的同學們陸續來到大學生活動中心的展板前,等待著“公益律師進社區”退役軍人法律法規專場宣傳活動拉開帷幕。《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退役軍人安置條例》《烈士褒揚條例》的宣傳小冊子整齊擺在演講攤位前,同學們神情專注、仔細閱讀。

“我一直對軍旅生活充滿向往,想提前了解退役后的權益保障,今天有專家現場指導,真是機會難得。”一位大三的同學表示,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更全面地了解國家對軍人的關愛政策。

“退役軍人保障法是我國第一部專門規范退役軍人工作的法律,它從安置、教育、就業創業等多維度構建保障體系,讓每位為國防貢獻力量的軍人感受到社會的尊重和支持。”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政策法規處工作人員詳細回應。該法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明確了退役軍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國家和社會有責任尊重和關愛他們。

據了解,退役軍人保障法自施行以來,已成為維護退役軍人權益重要依據。其規定了“以人為本、分類保障、服務優先、依法管理”的工作原則,國家建立健全退役軍人工作組織管理體系和工作運行機制,貫徹以退役軍人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涵蓋總則、移交安置、教育培訓、就業創業等內容。同時,該法律要求地方政府在接收退役軍人時,提供必要的服務和保障,確保他們順利融入社會。

另一位同學則對《烈士褒揚條例》表現出好奇心。李鈞律師耐心解釋:“《烈士褒揚條例》最近進行了修訂,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不僅明確了烈士評定標準,還強化了褒揚機制,包括建立紀念設施、發放褒揚金,以及對遺屬的撫恤優待。這體現了國家對英雄的崇敬和對遺屬的關懷。”

《烈士褒揚條例》共8章70條,強調國家褒揚、紀念和保護烈士,維護烈士尊嚴榮譽,宣傳烈士精神。修訂內容包括完善烈士評定條件和程序、完善撫恤優待和服務保障、實施動態精準管理、加強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加大宣傳弘揚力度等方面。這些措施不僅提升了褒揚工作的規范性和實效性,也進一步弘揚了英雄主義精神,讓烈士事跡永存于人們心中。

安置條例深入解讀

活動現場,多位向往軍營的同學圍攏在講臺前,大家紛紛拋出問題,現場氛圍熱烈而專注。

“退役后軍人怎么融入社會呢?最近安置條例有哪些新調整,能詳細說說嗎?”一位大一同學問道。李鈞律師笑著點頭,詳細解答起來:“咱們先說說《退役軍人安置條例》,這是2024年7月公布的新版,自同年9月1日起施行,已經廢止了之前的《退役士兵安置條例》,這部條例共11章93條,專門規范退役軍人的安置工作,目的是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安置方式多樣化,根據不同軍人的服役情況分類處理,確保每個人都能平穩過渡到地方生活。”

軍官退出現役,如果符合條件,可以選擇退休、轉業或者逐月領取退役金等方式。退役軍士符合逐月領取退役金、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義務兵符合安排工作條件的,可以選擇以自主就業方式安置。對自主就業的退役軍士和義務兵,根據其服現役年限發放一次性退役金,幫助他們生活起步。

在就業創業部分,《退役軍人安置條例》與退役軍人保障法相呼應,強調“政府推動、市場引導、社會支持”的模式。各地還設立了就業創業基金,支持創辦企業。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這些年組織了多場專場招聘會,為大量退役軍人匹配了崗位,幫助大家快速再就業。

另外,條例對特殊情況有細致規定。比如,中級以上軍士退出現役,符合“年滿55周歲、服現役滿30年、因戰因公致殘被評定為1級至6級殘疾等級、患有嚴重疾病且經醫學鑒定基本喪失工作能力”等條件之一的,作退休安置。退休軍士移交政府安置服務管理工作,參照退休軍官的有關規定執行。被評定為1級至4級殘疾等級的初級軍士和義務兵退出現役的,由國家供養終身;因戰、因公致殘被評定為1級至4級殘疾等級的中級以上軍士,本人自愿放棄退休安置的,可以選擇由國家供養終身。

總之,這部條例把安置工作旨在“分類精準、多元支持”,結合市場和社會力量,讓退役軍人更好地為社會發光發熱。聽完解釋,同學們紛紛感慨:“安置條例這么周全,國家不光管安置,還考慮長遠生活,讓我對未來更有底氣。”

褒揚條例弘揚正氣

活動進入尾聲,現場氛圍依然高漲。李鈞律師為大家深入解讀《烈士褒揚條例》。

《烈士褒揚條例》修訂后,明確了烈士評定標準:公民在保衛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以及促進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中英勇犧牲,被評定為烈士的,依照條例規定予以褒揚。評定程序由縣級以上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初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侮辱、誹謗烈士,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條例規定,國家為烈士遺屬發放褒揚金,標準為烈士犧牲時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倍。同時,提供定期撫恤和優待,包括醫療補助、住房優先、子女教育優待等。條例還完善了烈士紀念設施管理制度,要求地方政府保護烈士陵園、紀念碑等。

李鈞律師舉例說明:“例如,在抗疫一線犧牲的醫務軍人,可根據條例評定為烈士,其遺屬享受全方位保障。這不僅是對個體的褒揚,更是對全社會英雄主義的弘揚。”

同學們聽后深受觸動。一名大一新生表示:“通過活動,我明白了《烈士褒揚條例》的意義,它提醒我們,和平年代的安寧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并學習英雄精神。”

“社會力量參與是條例的一大亮點。”李鈞律師補充道,國家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通過捐贈、設立基金、志愿服務等方式,支持烈士褒揚工作。例如,江西省多家企業設立“關愛烈屬基金” ,提供就業指導和生活援助。這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的褒揚格局。

通過交流,現場的同學們對退役軍人相關法律法規有了更深的認識,大家紛紛表示,這樣的政策不只溫暖了軍人群體,也激勵更多青年投身國防。

咨詢實錄

退役后復學有什么優待政策?

問:就讀大學期間參軍入伍后,退役后復學有什么優待政策?

答:根據相關規定,在校大學生(含高校新生)入伍,高校保留學籍或入學資格,退役后2年內允許復學或入學。在復學后,退役大學生士兵,可享受以下優待政策:一是在學業幫扶上,退役大學生士兵能享受到專項的學歷提升政策;二是高校在校生(含高校新生)參軍入伍退役后復學或入學,可以免修公共體育、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等課程,直接獲得學分;三是大學生士兵退役后復學需要轉專業的,學校依政策予以優先落實。除此之外,在畢業實習、畢業流程上,符合相關條件的大學生退役士兵也有相應的優惠政策。

大學生參軍享受哪些優待?

問:參軍入伍后,在經濟上能享受哪些優待政策?

答:國家建立義務兵家庭優待金制度。在校大學生(含高校新生)入伍服義務兵役的,可享受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按照《高等學校學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國家資助辦法》,全日制研究生、大學畢業生、在校生和大學新生均可享受應征入伍兵役國家資助資金,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及學費減免標準,本專科生每人每年不超過1.6萬元,研究生不超過2萬元。此外服義務兵退役時能領取到一次性退役費。義務兵退役費的計算方法:一次性退役金每年4500元,義務兵兩年9000元,退役醫療保險兩年840元,職業年金2.1萬元,養老保險3.5萬元,共65840元。

大學生士兵退役后享受哪些優待?

問:大學生士兵退役后,在工作就業上可以享受到哪些優待?

答:退役士兵符合條件的,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在軍隊服役5年(含)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士兵退役后,可報考入伍地面向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定向考錄的職位。政法干警定向招錄退役軍人比例,其招錄計劃不低于總計劃的10%。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在招收錄用工作人員或聘用職工時,對退役軍人的年齡和學歷條件適當放寬,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錄聘用退役軍人等。

大學生士兵晉升有哪些途徑?

問:大學生參軍入伍后,在部隊晉升為軍官的途徑有哪些?

答:士兵報考軍官軍校、大學生畢業士兵提干、大學生優秀士兵保送入學。 

(文/圖 王政 記者方維芳)

編輯:聶琪

校對:陳衛星

復審: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