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栗這只“羊”太牛了!

來源:  江西日報     |    日期:  2025年10月28日     |    制作:  賈辛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在上栗縣,黑山羊是響當當的名片。

金秋時節,“貼膘”正當時。走進上栗縣佰信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農家院落,數輛掛著“湘”字車牌的小車和大巴格外引人注目。剛剛采摘完蜜柚的游客們圍坐一堂,正盡情享用地道的農家美食——上栗黑山羊肉。

“我們這里的食材,大部分都是自己種養的。黑山羊、土雞、生豬、鮮魚、時蔬……樣樣都有。”該公司負責人周漢君笑著介紹。僅黑山羊,他的養殖場里大大小小就有400多只。

生態散養造就了黑山羊緊實鮮嫩的肉質,深受游客青睞。“羊基本是自產自銷,農家樂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就得準備兩只。”周漢君說,許多游客品嘗后意猶未盡,常常會購買一些,將這份美味帶回家。

佰信生態農業的蓬勃發展,正是周漢君扎根鄉村十余年辛勤耕耘的寫照。他逐步打造出一個集農旅融合、林景一體、產村聯動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也因此入選了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度鄉村文化和旅游帶頭人支持項目。

同樣是養殖黑山羊,在長平鄉的星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又能看到產業發展的另一種形態。一棟棟標準化羊舍依緩坡而建,在保育舍里,技術員李錦瑞正熟練地給小羊飼喂干牧草。小家伙們紛紛將頭探入料槽,吃得津津有味。

“剛進場的小羊體重一般只有20來斤,前期需要適當喂些干草調理腸胃,減少應激反應。”李錦瑞介紹,小羊的成活率直接關系到企業效益,因此除了常規的防疫保健,各個環節的管理都容不得半點馬虎。

據了解,星茂農業建有標準化羊舍7000平方米,黑山羊存欄量可達7000余只,年出欄量約1.4萬只,主要通過批發渠道,穩定供應萍鄉、長沙等贛湘邊界地區的市場。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石。近年來,上栗縣立足本地資源稟賦,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設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健全特色養殖保險政策,扎實推動黑山羊、肉兔、田螺、油茶等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該縣擁有黑山羊養殖場(戶)950余家,其中規模化養殖場153家。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栗縣累計出欄黑山羊11.6萬余只,產業規模穩步擴大。

一業興,百姓富。發展鄉村產業中,上栗縣始終將助農增收作為產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引導和支持各類經營主體與農戶建立緊密多樣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產業發展成果惠及更多鄉親。“星茂農業是我們幾年前引進江蘇客商投資的企業,利用本地退出的花炮廠土地改造建成的。”長平鄉長平村干部李麗莉介紹,該項目的落地,盤活了閑置資產,每年還能為村集體經濟帶來超10萬元的穩定收入,同時帶動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今年56歲的張合明是該企業員工,只見他按下開關,漏縫板下的傳送帶緩緩轉動,羊糞便被統一收集到過道一端。“我在這里主要負責清運羊糞,干了一年多,每月能賺5000元左右。”他告訴記者,如今他自家種菜種田都用上了這些羊糞,莊稼長得特別好。

發展黑山羊產業,是上栗縣強化聯農帶農機制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上栗縣精準施策,一方面完善政策引導,通過資金、補貼、金融支持等多元激勵,激發經營主體聯農帶農積極性;另一方面強化服務監管,筑牢風險防線,維護企農權益,為長效穩定的利益聯結提供堅實保障。在長平鄉杉木村,肢體殘疾的甘傳木雖是低保戶,但靠著幫扶政策和自身努力,生活充滿了希望。除了幫侄子在云峰嶺養殖牛羊,他還養了20多只黑山羊。“一年賣羊能有1萬多元收入,還有3000元的產業獎補。”甘傳木的話語中透著自豪。

“在上栗,如今已有800多家經營主體,通過保底分紅、入股參股、服務帶動等方式,促進群眾增收致富。”上栗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讓農民在產業發展中,有活干、有錢賺,日子有奔頭。”

(歐陽林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啟紅)

編輯:賈辛

復審: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