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區一策略解充電難題
上饒開展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 火災數量下降明顯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10月23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檢查多功能充電車棚(圖/受訪單位提供)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事故頻發,成為威脅城市公共安全的重大隱患。針對此類問題,上饒市消防部門牽頭,聯合多部門開展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推動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管理工作取得實效。
化解充電和停放難題
傍晚時分,上饒市信州區東市街道紫陽華庭小區居民張先生下班回家,熟練地將電動自行車停進車棚,插電源插頭、掃碼、充電,一氣呵成。“充電樁就在樓下,手機一掃就行,充滿自停,安全又省心。”他表示,自從小區新建了智能充電樁和多個停車棚,居民再也沒為“搶車位、找電充”發愁。
東市街道紫陽社區黨委書記王莉介紹,該小區共有577戶,目前登記電動自行車320輛,去年新增充電棚13個,充電棚總數達29個,充電口總數達450個,已能充分滿足居民的日常充電需求。
近年來,上饒市系統化推進電動自行車充電與停放設施建設,科學規劃充電網絡,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和新建住宅項目,靈活實施“一區一策”的動態策略分類推進:新建小區嚴格執行充電端口與戶數配比標準,并納入規劃審批;空間緊張小區通過拆違、盤活閑置地塊拓展空間;無地可用老舊小區則協調利用周邊公共區域等增建集中充電點。上饒市消防救援支隊工作人員介紹,部分街道利用閑置停車場改建共享充電點,緩解居民充電壓力;一些地方還建設多功能充電車棚,并配備了消防設施,大幅提升安全性和便利性。
目前,推廣的充電設施均具備過載保護、漏電斷電等智能防護功能。此外,農村地區還試點建設太陽能充電設施。上饒市已建立定期巡檢機制,及時維修更換損壞設備,確保充電設施持續可用。
截至目前,上饒市1588個既有小區中,電動自行車充電端口達標準配建比的小區有1331個,占比83.8%。累計新增電動自行車停放車位214902個,新增電動自行車充電端口148354個。
智能阻止系統“守”電梯
“電動自行車禁止進入電梯,請您配合。”在上饒市廣信區嘉禾雅居小區電梯內,如有居民將電動自行車推入電梯,電動自行車智能阻止系統便會立即發出語音警告,電梯門保持敞開,暫停運行,直至車輛移出。
這套由小區業委會運用公共收益資金加裝的智能系統,贏得業主廣泛好評。
“智能阻止系統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可精準識別電動自行車、蓄電池等對象,實現自動預警和強制攔截,有效消除安全隱患。”上饒市消防救援支隊工作人員介紹,該系統目前已成為不少小區電梯的標配。
在強化技術防范的同時,上饒市消防部門還持續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制定電動自行車火災應急預案,今年以來指導社區開展應急演練400余場次。在高層住宅小區設置微型消防站,并培訓準消防員3000余名,著力構建“5分鐘應急響應圈”,確保突發情況快速處置。
截至目前,上饒市已累計安裝電動自行車智能阻止系統5129套,近三分之一的縣(市、區)已實現全覆蓋。
抓好全鏈條安全管理
每天上午,上饒市廣信區旭日街道月亮灣社區網格員都會檢查轄區樓道內是否停放電動自行車、有無“飛線充電”現象。“我們與物業聯合巡查,一旦發現車輛亂停放或堵塞消防通道,立即督促整改,確保隱患徹底消除。”月亮灣社區黨委書記古小燕介紹。
為進一步加強電動自行車日常管理,上饒市構建了“社區網格員+物業管理員+志愿者”三級巡查機制,常態化開展電動自行車安全巡查,重點整治“飛線充電”、堵塞消防通道等行為。
在宣傳引導方面,上饒市消防部門開展分眾化宣傳教育。同時,通過小區電子屏、社區廣播、海報等,營造場景化宣傳氛圍,并建立“安全隨手拍”機制,形成全民監督氛圍。
在源頭治理方面,上饒市還通過“創新模式+矩陣宣傳+政企聯動”三措并舉,大力推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工作。截至目前,該市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審核通過數3.8萬份,審核通過補貼金額1922.7萬元,已發放補貼金額1523.8萬元,帶動銷售額1.37億元,形成“非標車淘汰與消費升級同步推進、政策紅利與市場活力同步釋放、安全管理與便民服務同步提升”的“三個同步”發展格局。
通過“規劃建設充電點、智能技防除隱患、網格人防強意識”的三位一體模式,上饒市初步形成電動自行車全鏈條安全管理新格局。全市電動自行車火災數量下降明顯,其中今年1至8月同比下降53.1%。下一步,各部門將繼續深化協作,持續完善基礎設施覆蓋,優化技術防控手段,鞏固巡查宣傳成效,努力將電動自行車火災風險降至最低,守護好城市安全防線。(管小勇 首席記者胡榕)
編輯:何 山
校對:陳衛星
復審:全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