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之間的浮選“匠人”
——記江西銅業集團有限公司德興銅礦泗洲選礦廠二期磨浮工段浮選工徐虎晟
來源: 江西日報 | 日期: 2025年10月13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戴好安全帽,揣上pH值檢測試紙,拿起取樣勺,9月22日一早,江西銅業集團有限公司德興銅礦泗洲選礦廠二期磨浮工段浮選工徐虎晟熟練地登上十多米高的浮選機,開啟一天的工作。
站在浮選平臺上,徐虎晟聚精會神,先是撈出礦漿,觀察顏色和光澤度,再用手指輕輕一捻,感受顆粒狀態,估測銅精礦品位。14年里,這套動作她做了上萬次,卻始終保持專注與熱忱。徐虎晟用堅守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在平凡崗位上詮釋了新時代工匠精神。
一心扎根浮選一線
2011年夏天,徐虎晟大學畢業后來到礦山,成為德興銅礦的一名浮選工。在浮選現場,化學藥劑味陣陣撲鼻,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徐虎晟眼中卻閃爍著光芒:“這里就是我奮斗的戰場!”
晨曦微露時,徐虎晟已站在浮選機旁觀察泡沫的流動,一旦發現泡沫發生變化,她總要追著師傅周志強問清楚原理。夜幕降臨后,徐虎晟仍拿著記錄本反復比對數據,她的身影始終與浮選機為伴。不久后,她的工作指標有了明顯提升,在工段時常名列前茅。
2012年,泗洲選礦廠首次投產使用高硫系統。新系統作業初期,由于工藝流程不穩定,經常出現各類問題,許多老師傅束手無策。但高硫系統項目是礦山硫鐵礦循環經濟的關鍵環節,這個技術瓶頸不突破,整個經濟鏈條就難以暢通。
初生牛犢不怕虎。工作剛滿一年的徐虎晟,盯上了這塊“硬骨頭”。為了得出準確數據,她經常加班加點,為了干出好指標,她工作筆記寫得密密麻麻。不論白天還是黑夜,浮選場上都少不了她來來回回的身影。
泡沫顏色要看清,青了灰了都不行……漸漸地,徐虎晟摸索出一套規律,還把經驗提煉成順口溜,問題逐一得到解決,新系統也順利實現達產達標。
“徐虎晟把無數次觀察記錄的數據變成可復制的經驗,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么叫扎根一線。她總結的規律在我們選礦廠推廣應用,現在新員工也能快速上手。”泗洲選礦廠工會主席熊新海感慨地說,這些經驗背后,是她無數個日夜的堅守。
在創新路上奮力奔跑
近年來,德興銅礦低品位難磨礦石的開采比例增加,這給浮選工作帶來新挑戰。
2016年,德興銅礦決定在泗洲選礦廠創建以“攻關難磨礦石、穩定提升指標”為目標的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作為工作室領銜人,徐虎晟深感責任重大:“這不僅是組織對我的信任,更是黨員應有的擔當。工作室的每一項成果,都關系著礦山的發展,我必須帶領團隊打好創新仗。”
2021年,硫市場價格不斷上漲,提升選硫指標,成為德興銅礦新的增效點。然而,當時的選硫綜合回收率始終在生產計劃值邊緣徘徊,技術攻關迫在眉睫。
徐虎晟帶領工作室的選礦能手成立創新攻關小組,通過優化旋流器內部結構和進料方式等途徑破解難題。在團隊的不懈努力下,全廠選硫綜合回收率提升近10個百分點,增加經濟效益400余萬元,切實提升了礦山硫資源綜合利用能力。
鉬,是全球稀缺的戰略性小金屬。“我們廠現有的基礎設施和工藝流程,大多是為提高選銅指標而設計的。但是選銅和選鉬的工藝條件不一樣,傳統混選方法難以兼得。”徐虎晟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選鉬這道“丟分題”做成“加分題”。
為提高選鉬綜合回收率,泗洲選礦廠探索使用新藥劑KDY-2,但新藥劑投入后,腐蝕性增強、管道堵塞等問題接踵而至。面對困境,徐虎晟帶領團隊連續蹲守現場,將藥劑桶改為全玻璃鋼體,又在浮選柱底流管處設計出一套自動反沖控制裝置,讓新藥劑得以順利應用。
“破題解難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在徐虎晟的帶領下,基層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工作室全體成員齊心共進,在創新路上奮力奔跑,破解了一道道制約礦山發展的難題。
讓工匠精神代代相傳
2021年的一天,礦漿突然發生外溢,這讓工作不久的浮選工江麗麗頓時慌了神。她馬上拿出工服里的“口袋書”,參照上面寫的產生原因和調整方法進行操作,礦漿外溢很快得到控制。江麗麗用到的這本“口袋書”,是徐虎晟帶領工作室成員共同編寫的。
“以往很多經驗方法都是口口相傳,現在有了這本‘口袋書’,方便員工攜帶,隨時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泗洲選礦廠二期磨浮工段副段長黎小峰說,編寫“口袋書”時,每一句話,徐虎晟都反復求證、仔細推敲,力求準確。這種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深深感染著徐虎晟身邊的青年人。
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在持續開展破題攻關的同時,徐虎晟堅持傳承與創新相融合,編寫專業技術成果資料4萬余字,組織技術黨課、女職工周末課堂、工匠課堂等技能培訓,推進選礦技能傳承與青年人才建設。陳夢怡、鐘海斌……一個個年輕人在她的課堂里學習,在她領銜的課題中鍛煉,青春的種子在這片沃土上加速成長。
從堅守崗位的示范者到技術創新的領銜人,再到薪火相傳的傳承者,徐虎晟用行動詮釋新時代產業工人的責任與擔當。在礦漿翻涌的轟鳴聲中,徐虎晟的聲音格外清晰:“我要做一顆永不松動的螺絲釘,扎根選礦生產一線,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做好傳幫帶工作,把創新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全媒體記者 盧瑛琦)
編輯:何 山
復審:朱 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