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藍”亮劍守護文化瑰寶

江西檢察機關今年以來立案辦理656件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09月15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江西歷史厚重,人文薈萃,從“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到“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再到“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形成了璀璨奪目的贛風鄱韻。

9月12日,江西省人民檢察院以“全力配合開展‘公益訴訟江西行’助力守護‘文化瑰寶’”為主題,舉行新聞發布會。據悉,今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656件。

檢察官調查文物保護情況

“檢察藍”助力保護革命文物

近日,高安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來到錦江河畔的公墓遺址發現,一座莊嚴肅穆的公墓已復建完成。八十六年前(1939年12月),錦江河畔硝煙四起,京崗嶺上血色彌漫。在京崗嶺戰役中,3000余名中國將士為了抵抗侵略爭取民族獨立英勇戰斗,長眠于此。后來,128具陣亡將士遺骸被統一收集殮葬于高安市大城鎮高郵后山上,并立有陣亡將士的墓碑,公墓底部的4塊石碑上刻著墓志銘。

今年6月,高安市人民檢察院接到線索,由于歷史原因,該公墓已遭損毀,公墓墓碑保存在博物館的地下倉庫中,刻有墓志銘的4塊石碑仍未找到。京崗嶺戰役犧牲將士的遺屬希望挖掘這段抗戰歷史,為犧牲的將士重新立碑。

檢察機關隨即開展初步調查。積極收集史料、咨詢黨史專家、尋找歷史見證人……最終,辦案人員初步確定了公墓位置。7月11日,高安市人民檢察院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制發檢察建議督促相關單位依法履職。7月21日,檢察機關通過與相關單位座談形成初步的復建方案,由相關單位下撥資金,由屬地政府負責公墓復建和日常管理維護。

8月26日,相關單位書面回復檢察機關,公墓主體工程已復建完成,京崗嶺戰役史料挖掘整理在有序推進。

這是江西檢察機關積極立案辦理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的生動寫照。

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增設檢察公益訴訟條款后,省檢察院主動爭取省人大監督與支持。省人大常委會明確以“守護文化瑰寶”為主題開展2025年公益訴訟江西行活動,并納入年度監督計劃。省檢察院黨組專題研究貫徹落實舉措。

立足江西歷史文物大省、革命文物強省的實際,緊緊圍繞服務長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建設、全國紅色基因傳承示范區建設等部署要求,找準履職切入點、著力點。省檢察院專門制定專項監督活動實施方案,明確將文物古跡、紅色文化遺產、城鄉歷史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領域納入監督重點。各地檢察機關聚焦監督重點,立足地域文化特色,“量身定制”開展小專項活動。

加強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省檢察院協同省文化和旅游廳從省級層面推動全省抗戰遺址及紀念設施保護修繕、抗戰文物活化利用及系統保護。全省檢察機關聚焦抗戰文物保護辦理案件46件,推動保護修繕上高會戰遺址、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等抗戰文物53處。

傳承紅色基因。聚焦紅色遺址遺跡保護辦案141件,推動保護重要會議舊址、重要人物故居、重要遺址遺跡等158處。修水縣人民檢察院推動相關單位爭取專項資金1600萬余元,將6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納入年度修繕工作計劃,對12處革命歷史建筑進行普查認定、掛牌保護。

捍衛英烈榮光。聚焦英烈紀念設施保護辦案90件,推動保護烈士墓、紀念建筑物等設施166處,助力緬懷英烈、尊崇英雄。瑞金市人民檢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督促相關單位保護修繕革命烈士紀念塔,勸導當地群眾自行清理占用保護范圍內的土地。

守護文化景觀遺產。立足江西自然與文化水乳交融的資源稟賦,加強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九江市人民檢察院針對廬山摩崖石刻碑刻面臨自然、生物侵蝕等問題,推動相關單位制定修繕方案,并探索通過3D掃描技術進行數字化保存及模擬展示。鉛山縣人民檢察院督促相關單位保護武夷山國家公園內古關隘,三處古關隘已被國家“萬里茶道”聯合申遺辦確定為鉛山段遺產點,并啟動文物保護單位申報程序。

傳承農業文化遺產。立足江西農耕文化的深厚底蘊、根脈延續,加強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萬年縣人民檢察院督促相關單位保護中國首批聯合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萬年稻作文化系統,加強萬年稻作習俗的傳承與展示。

延續傳統村落風貌。立足留住綠水青山間的鄉愁文脈,加強傳統村落整體風貌和周邊環境要素保護。撫州市檢察機關加強古橋、古塔、古亭、古祠堂保護,推動保護歷史建筑79處,保護傳統村落4座。

以“訴”的剛性推動問題整改 

聚焦文物古韻保護。全省檢察機關緊盯日常管護開展監督,推動認定文物或確定文物等級52處,修繕文物本體84處,規范管理文物保護單位261處,推動文物活化利用84處。貴溪市人民檢察院推動相關單位完成文物等級評估定級,新增三級文物27件。高安市人民檢察院督促相關單位依法查處未批先修致使建筑主體被拆卸、改變文物原狀問題。緊盯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開展監督,推動恢復歷史風貌建筑37處,設置保護標志牌253個,管理維護基礎設施58個。贛州市檢察機關推動修繕歷史建筑,加強江南宋城文化保護。

聚焦特色文化弘揚。全省檢察機關立足“書院文化”“陶瓷文化”等特色文化,賡續贛鄱千年文脈。吉安市檢察機關推動古窯址群集中連片保護利用以及7座古書院存在的16處問題有效整改。贛州市南康區人民檢察院推動相關單位保護國家級非遺項目“贛南客家唱船習俗”,推動建設非遺傳承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檢察機關辦理的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包括不可移動文物、紅色遺跡、傳統村落、自然遺跡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多種文化遺產類型。從文物等級看,既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高會戰遺址、白鷺洲書院,也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南昌縣向塘鎮天仙廟、河灣井兩處遺址和縣級烈士紀念設施。從文物形態來看,注重將單體文物點擴展到文化景觀、歷史環境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性保護。

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問題,全省檢察機關梯次用好磋商、檢察建議等方式,提升監督效能。今年1月至8月,共制發檢察建議510件,絕大部分文物和文化遺產受損問題在審前得到解決。同時,堅持“當訴則訴”。對于檢察建議逾期未能有效落實的,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10件,以“訴”的剛性推動問題整改。金溪縣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推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建筑“大夫第—文光牌樓”完成修繕工作。該案入選最高檢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文/記者劉宇琦 圖/受訪單位提供)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全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