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來” 群眾“福來”

蘆溪縣公安局民警廖福來被評為第九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

來源:  新法治報     |    日期:  2024年04月22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195

廖福來在轄區走訪

連日來,萍鄉市公安局“弘揚英烈精神 鑄就忠誠警魂”先進典型事跡宣講巡回報告會在全市公安系統產生強烈反響。有一位報告團成員,是蘆溪縣公安局銀河派出所原所長、銀河鎮“為民工作室”發起人廖福來。今年1月,他調任縣公安局國保大隊大隊長。

“在老百姓心中,他們已經把我當親人了,他們對我的稱呼從廖警官到小廖、老廖,他們還經常開玩笑說,我就是一個被他們使呼的派出所所長。”廖福來說。

今年3月,廖福來被評為第九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

人物簡介

廖福來,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蘆溪縣人。現任蘆溪縣公安局國保大隊大隊長,蘆溪縣公安局銀河派出所原所長、銀河鎮“為民工作室”發起人。

從警13年,他榮立個人三等功4次,獲個人嘉獎3次,并先后被評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全國最美基層民警提名獎、全省崗位學雷鋒標兵、全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全省優秀人民警察等。

第一次走訪遇“下馬威”

2011年4月,27歲的廖福來分到銀河派出所,成為一名基層民警。天柱崗村的超市是他入村走訪的第一家。

那天,女店主看到民警來,還沒等廖福來拿出警民聯系卡,女店主就來了個下馬威:“你們派出所有什么用?”

村民們跟著起哄:“劉有財家的孩子不見了7年,這么久,也沒看到你們幫忙找回來。”

村民的這番話,刺激了廖福來。后面,廖福來真的就帶法醫去了劉有財家。

“你們要相信科學,相信公安……”一番軟磨硬泡,法醫采集到了劉有財的DNA血樣。一周后有了消息——經過比對,劉有財的兒子在廣東省的一個救助管理站找到了。

廖福來找人,因此出名了。從此,村民們的態度大變。

廖福來開始摸排銀河鎮失聯人員,發現共有12個失聯人員。

“背后是12個破裂的家庭。”廖福來告訴自己,一定盡最大的努力要幫他們把人找回來。在銀河派出所的12年,廖福來幫忙找回了7名失聯人員。紫溪村江秋生的兒子和隴田村甘賢福夫婦的女兒,便是其中的代表。

“小廖,我兒子有沒有消息,我們把希望都放你身上了。”紫溪村江秋生每個星期都往派出所跑,他說“兒子失聯了10年,他10年來一直沒有睡過好覺。”從此,廖福來心中就多了一塊大石頭,再也放不下。

一有時間就進系統、查數據、找線索,最終,江秋生的兒子被找了回來。江秋生高興地跑到派出所說:“小廖,現在我終于睡得著了,我要把房子重新裝修下,我們全家人要好好地過日子。”

“聽說廖所長可以幫忙找回孩子,我就和他聯系了。”此前,甘賢福夫婦不同意女兒嫁到外地,女兒一氣之下離家出走,8年間杳無音信,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向廖福來尋求幫助。

廖福來通過QQ聊天和該女子取得聯系,把她勸回了家。前后只用了3天。

甘賢福夫婦敲鑼打鼓來到銀河派出所放爆竹,拉著廖福來的手說:“你3天幫我們找回了女兒,送什么都不要,我們送掛爆竹總可以吧。”

“尋人解困感激不盡 人民警察一心為民”,這面錦旗在銀河派出所滿面錦旗的榮譽室墻上,分外顯眼。

“和群眾在一起,就是我的流量密碼”

鄧家田村張晚娥家,是一處偏僻、簡陋的房子。廖福來每次來,91歲的老人都要笑著打招呼:“小廖,你來了!”

在臥室的門框上,安裝了一個紅色的一鍵報警求助裝置。

“就是太孤單了,怕死了都沒人知道。”去年一次走訪,張晚娥的一番話提醒了廖福來,在他的主導下,銀河派出所和銀河鎮民政所給94位散居老人家中安裝了這個裝置。

感應設備和紅外線檢測儀能夠精準檢測老人在家時長、精準定位,一旦發現異常,系統就會立即觸發警報,將預警信息推送至后臺,并電話告知緊急聯絡人。如遇緊急情況,老人只需按下按鈕,求助信息便可及時抵達緊急聯絡人的手機上,得到救援。廖福來正是張晚娥緊急聯絡人之一。

“這個裝置還是蠻有作用的。”廖福來說起去年發生的一件事。

去年冬天,張晚娥家的裝置感應3天沒有任何反應,廖福來立即驅車趕來。發現原來老人生病去了醫院,虛驚一場。老人逢人便說:“還是廖所長會經常來看我。”

張晚娥老人拿出了2023年11月29日廖福來和自己的合影,合影裝在一個精美的小相框里。老人說,這次照相是她最開心的時刻,她已經好多年沒有拍照了,上一次拍照,還是她81歲生日的時候。

大多數老人平時很少有機會拍一張正式的照片,為了留住老人們的可愛,廖福來“愛”上了攝影。他自掏腰包買了一個拍立得相機。“照片拍好立馬就出來了,老人們感到很新奇。”廖福來每次下村都帶著相機和相框。

“給村里老人拍張照片”,一個個幸福的時刻,記錄在某音“福來說事”。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高發,擔心轄區群眾受騙,廖福來帶著民警挨個上門宣傳,但收效甚微。

當看到大街小巷的居民們經常刷某音,廖福來靈機一動,將“邱娥國工作法”向網絡延伸,向當地“網紅”取經學習,開通了“福來說事”。

2021年9月,廖福來發布了一個走訪留守老人的短視頻,出乎意料地“火”了一把。自此,廖福來“開了竅”,用他的話說——找到了“本我”。

“我的‘本我’就是和群眾在一起,這就是我的流量密碼。”廖福來說。

廖福來制作的視頻沒有任何剪輯,文案樸實無華,均采用銀河方言。如今,“福來說事”成了集收集民情、化解矛盾、安全宣傳、扶老助農等功能于一體的平臺。

村民常說,有“福來”,群眾“福來”。廖福來給轄區400余名塵肺病患者聯系免費藥品,幫孤兒雙胞胎姐妹籌集學費,做留守老人的“快遞員”“代辦員”。無論大事小事,只要告訴他,就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

有農戶經常打趣說:“廖所長就是我們的農產品帶貨員,他一推送,我們的農產品都不夠賣了。”

鄉親們集體寫“挽留信”

2017年7月,廖福來從銀河派出所調新泉派出所任教導員。

2018年6月,銀河鎮124名村民聯名給蘆溪縣委政法委、縣公安局手寫了一封信,請求“把廖警官還給銀河”。2019年,縣公安局把廖福來派到銀河派出所任所長。

“銀河需要廖警官。”說這話的,是何家圳村有著55年黨齡的老黨員何財邦。“廖警官為鄉親們辦了很多好事,我們都很喜歡他。”何財邦說著,從口袋里掏出了厚厚一沓紙條,“當時,鄉親們委托我們幾個老黨員給廖警官寫一封挽留信,他們把想對廖警官講的心里話都寫在紙條上。”

一張張大小不一的紙條,記錄了廖福來為鄉親們做過的大事小事。

“廖所長真心、耐心、細心,把我們當自家人一樣。”在采訪中,村民楊艾生樸實的話代表了群眾的心聲。

“唯有嘴勤、手勤、腿勤、腦勤,腳踏實地,才能走進群眾心里。”一支筆、一個記錄本是廖福來走村串戶的裝備,他用腳丈量了轄區。

志愿服務“開枝散葉”

廖福來的筆記本扉頁上寫著:“人的生命是有長度的,但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為民服務的人生價值無限放大。”這是他在銀河派出所工作期間的座右銘。

廖福來總說:“老百姓的事,你要盡力幫,心就近了。”

在銀河派出所大廳,幾句話映入記者的眼簾——“關心群眾安危冷暖,滿腔熱忱為民辦事”“警務圍著民意轉,民警圍著百姓轉”。

2019年,考慮到派出所警力有限、警務繁忙的實際,廖福來號召村里的黨員、組長和熱心公益的村民,在派出所內成立了“銀河鎮為民工作室”。

“廖所長給我們辦了這么多好事,我們更應該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民志愿者協會會長易云招說。在廖福來的帶領下,工作室目前已聚合公益熱心志愿者520余人,并在全縣各鄉鎮(街道)、村(社區)“開枝散葉”。

“銀河的家人們,今天我正式和你們說聲再見,今晚是我在銀河值的最后一個班,為銀河老百姓站的最后一班崗。內心有萬般不舍,感恩銀河老百姓對我的關心關愛關懷和寬容……”今年1月3日,廖福來在河下村巡邏的路上通過“福來說事”發布了這條短視頻。

“廖所長,感謝你的辛苦付出!”“廖所長,要常回家看看……”隨后,廖福來陸續收到1000多條來自銀河百姓的信息。

告別不是結束,而是另一種開始。隨著身份的轉變,廖福來不能再用派出所長的身份服務銀河老百姓。“這些年,我一直在積蓄力量,準備把這些民間正能量聚集在‘福來說事’下面,打造一個‘福來公益團’,讓更多的人,為銀河百姓服務。”廖福來道出了自己的計劃。

(文/龔辰欣 全媒體記者黃建華 圖/全媒體記者陸文青)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焦芳

審定:戴平華